找到相关内容2788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佛教根本理论苦、集、灭、道「四谛」中,「道谛」如「八正道」即是实现人生理想「涅盘」的方法,是伦理的重要内涵。佛教的戒、定、慧三学的戒学和定学,尤其是戒学实属于伦理道德修养的学说。佛教是伦理道德色彩相当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
  • Chih-is System of Sign Interpretation

    P'i Ssu-ti-ching 用莲花譬四谛境) i.iv. Using the lotus to analogize Objects as the Twofold Truth (Yung-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english|buddha|buddhism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1272757.html
  • 郑晓江: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

    之中不能自拔。人生过程尤如茫茫苦海,哪有个完,哪有个尽?所以,人们必须由“四谛”之方法去发现原来世间万事万物皆因缘和合,毫无实相,故是“虚”、是“空”,人们是无从执着的。既然如此,人又何必去执着?窒灭了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373234.html
  • 菅野博史:《法华经》与宗教间的对话

    以阿罗汉和缘觉为最终目标的声闻乘和缘觉乘呢?在此,《法华经》透露了一个秘密,即在《法华经》之前、以声闻缘觉菩萨三类修行者为对象所说的三类法(顺次为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六波罗蜜)及其修行,是方便教。依此达成...

    菅野博史 (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、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所长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3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悟道的例子在语录、公案中触目皆是。而诗的立意同样是外境触动心灵的结果。他的立意每每有触物感兴、随兴生发的特点。” 显示佛教从观察“苦”、“集”、“灭”、“道”等四谛,体验“苦”、“空”、“无常”、“无我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

    相,是声闻乘的四谛教;至于不共大乘佛法,圆说三性无不周全圆融,但施设言教,应当遍于三性。一、依照遍计所执身自性,有针对性的施设言教,惟破不立,以扫荡一切遍计执尽,证圆成实而了悟依他起。《十二门论》、《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5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不同,故“别教”一词在各宗的含义也有所不同。从词源上来说,“别教”一词最初出现在刘宋慧观的判教系统中,慧观将释迦教法判为顿渐二科,渐教内开为五时,其中第一时为“三乘别教”:  为声闻人说于四谛,为辟支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国立故宫所藏《善逝宝经广示日光目录》述要

    次第」、「三转决定胜义法轮次第」、「初转四谛法轮次第」,其下又分小细目,并将《甘珠尔》中的经典分门别类加以归摄,最后再辅以回向誓愿的吉祥偈;三、评论本目录,并与《邓噶目录》、《布敦佛教史》作比较,归纳...sangs-rgyas-kyi theg-pa):佛所说的十二缘起教法属之。  玖、声闻乘(nyan-thos-kyi theg-pa):佛所说的四谛教法属之。  第六章 现世备急(gnas-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4773957.html
  • 台湾传统佛教建筑空间的儒释道混合特质

    唐潘师正得陶隐居正  一之法,授与司马承禛。元成宗援张道陵后裔张与材为  正一教主,历明及清,其子孙世袭正一真人。  注13:理惑,佛家语。二惑之一。对于事惑而言,我见边见等  见惑,迷惑于四谛之理也。 ...

    黄兰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473975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注1 :《中论?观四谛品》云「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  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」此即台家空假中三谛所本。印顺法师  《中观论颂讲记》于此有严厉之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